English

立足行业 服务社会

1999-01-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振国 中国民航报记者 王成 我有话说

杨国庆教授,1949年4月出生。1981年11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之后在英国Brunel大学进修两年,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调中国民航学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杨国庆教授主要从事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民航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科技成果奖三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目前正主持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飞行数据中ADS和SSR数据事例研究,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曾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等项荣誉称号。

前不久,在珠海举行的’98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期间,中国民航学院院长杨国庆教授应邀在第三届中国航空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强化质量意识、构建21世纪的民航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题报告,这令民航学院在云集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的国际航展中备受关注。

在这种国际型航展中立足的高等院校不过屈指可数的一两所而已,而中国民航学院正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连续两次出现在这一蓝天舞台之上。杨院长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参加航展的宗旨,就是在充分展示自身整体形象的同时,掌握国际国内民航的培训市场,让方方面面的有关人士熟悉学院的办学规模、培养层次、教学手段和科研水平,从而拓宽学院的办学规模,开阔学院的科技服务领域,提高学院在国际民航培训市场的竞争实力。”

拥有42年办学历史的民航学院,承揽着为民航输送除飞行以外的各种专业门类的民航技术人才。自建校以来,已经为民航输送毕业生两万余名,约占全民航职工总数的七分之一,占民航现有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二分之一。杨院长说:“很长一段时间,民航人才培养的层次仅仅局限在大、中专的水平上,民航学院也是在文革后恢复办学,并上升到本科培养层次的水平。然而,面对我国民航事业两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知识更新快、高新技术密集的民航行业特点,原有的单一技能型人才远远满足不了民航日新月异的实际需要。为此,民航学院已经开始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过渡,以满足蓬勃发展的民航业对民航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

中国民航提出的“科教兴业”战略的实施,为民航学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自1995年以来,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建院以来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目前,学院已经成为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重要基地,民航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之一;本科教学工作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达到了国家合格水平;1997年获得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留学生的资格,今年招收港澳台地区留学生总数列全国第六位;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将从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外,学院还能够按照中国民航总局、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国际航协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民用航空器人员维修执照的培训与执考、国际客运培训、客货代理上岗培训和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培训等。

如今,一座占地600余亩、投资数亿元人民币的民航学院新校区,正在积极兴建之中。谈到这些,杨院长胸有成竹地说:“在我们向新世纪迈进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两个极好的机遇:一是民航教育的地位受到重视,面临着极好的投资机遇,民航企业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人才,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市场,民航科研刚刚起步,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天地;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我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改革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拓展学校的发展方向。”

为此学校制定了以2005年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力争在2005年前后,把学院建设成为工管并重,文理兼优,民航专业门类基本齐全,人才培养层次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民用航空多科性大学。在教育质量、科研成果、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